每个人都会有些小病小痛,如今到医院就医就像到菜市场走一趟,你情我愿,畅通无阻。然而,确诊难治的大病,就没那么简单了。也许患者走访十几家医院,也未必有一家能帮助其顺利治疗。白血病就是其中一种,轻者要忍受化疗药物带来的脏器损伤,重者只能期待有适合的骨髓进行移植以延续生存时间。而关乎生与死的话题,要么是绝望的激动,要么是获得希望的柔软。
一份来函唤醒了6年前的记忆
今年2月21日,常安医院收到一份工作联络函,来函单位是东莞市红十字会。“经中华骨髓库配型确认,贵院职员吴辉文的HLA分型与一名血液病患者的HLA分型相合。”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,尤其是在将生命视作一切的医疗行业。
吴辉文是常安医院的一名儿科医生。7年前,他还是一名医学生的时候,做了造血干细胞捐赠的登记。对生命的执着追求,是从医者永恒的话题。然而,骨髓配型成功概率是十万分之一到一百万分之一,将近6年过去了,它成功让吴辉文忘了这件事情。
2021年12月,一通电话唤起了吴辉文6年前登记作为造血干细胞捐赠者的记忆。电话那头是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:“您的配型初筛通过了,下一步是做高分辨筛查,如果匹配成功,将有一位血液患者的生命很大可能得到延续。”吴辉文从回忆中走了出来,跟对方详询了自己应该如何配合。
对于非亲缘之间的骨髓匹配成功率来说是非常非常低的,但是每年却有很多恶性血液疾病患者等待着做移植治疗。6年前的一个随手善举,似乎正准备影响着两个人的生命轨迹。吴辉文感叹:”可以救人一命,这可是多幸运的事情。”
冲破疫情的阻隔,为你献上一袋温暖血液
通知高分辨体检的时间,正好遇上了东莞市“12.13”疫情爆发,红十字会也只能先放下了这个事情,吴辉文也随常安医院一起与病毒对抗了大半个月。那次疫情一结束,吴辉文马上与红十字会联系,敲定了筛查时间。
新冠疫情一直拖延着患者获得帮助的时间。红十字会收到了吴辉文与受捐者HLA分型完全相合的通知,已经跨了一个农历年。2022年2月21日,吴辉文向单位汇报了造血干细胞捐赠事宜,并协调好了捐赠时间。然而东莞“2.24”疫情再次来袭。
抗击新冠是救人,造血干细胞的捐赠也是救人,十万分之一的机会来之不易,患者错过了就不知道还要等上多少年。吴辉文与医院达成了一致的意见,去捐造血干细胞!
3月5日,顶着新冠疫情多点散发的高风险,吴辉文前往了实施医院。5天的“动员针”可以刺激造血干细胞增殖入血,虽然期间会有头痛、腰酸背痛、肌肉酸痛等一些不适,但吴辉文并不太在意。每次同行过来询问身体状况,他都说,感觉很好!
3月10日,吴辉文的血液从一侧手臂静脉流进血细胞分离机,已经增殖入血的造血干细胞被分离出来,保存在储存袋中准备送到受捐者处。这袋温热的血液便是拯救一个人甚至是一个家庭的希望。
捐赠过程虽然曲折,但也顺利完成了。吴辉文稍作休息,又继续走上岗位,践行着救死扶伤的使命。他心里盼着,自己那袋血能发挥作用,为那名白血病患者带来新生。这便是他生命轨迹里极有意义的一笔。
文 | 尹玉清
常安办 宣